王影聰
徐康先生是眉山人。他熱愛生活,熱愛家鄉,尤其對千古文人蘇東坡更是景仰。他在今年炎熱的盛夏,冒著酷暑撰寫了《東坡志林·百篇賞析》一書。他的治學精神和毅力,令我非常敬佩!
我與徐康先生相識、相交已有三十余年,早已成了朋友。他是四川省的知名作家、著名學者,擔任過省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、巴金文學院常務副院長,曾獲國務院“政府特殊津貼”。他創作的各類文學作品已逾500萬字,出版過20多部文學著作,獲得過18次文學獎項。徐康先生要我為他的這部書寫《序》,本不敢當。但他又堅持不改,恭敬不如從命,只好提筆而為之。
我認識徐康先生是1982年的初冬。當時徐康先生與省作協的幾位作家陳之光、周綱等到彭山縣文化館的大會議室,為當地的文學青年、業余作家講課,講文學和寫作的基本知識,講創作的經驗、體會。有幸聽了他的課,從此結下了愛好文學與寫作的緣分。
后來在樂山與眉山分設之后,我到眉山參與組建宣傳文化系統,并在縣委書記任上利用業余時間寫出了《蘇東坡藝術人生》一書。徐康先生以及川大邱俊鵬、張志烈教授等予以了肯定,該書獲得了“巴蜀文學獎”和“四川文學評論獎”。徐康先生還據此介紹我加入了省作協。后來他和省作協呂汝倫書記共同推薦我入中國作協,我婉言謝辭了,實在是水平、學識不夠!而徐康先生總是鼓勵我,說是可以申請,學識和水平、創作的作品也都夠了……徐康先生對每一個文學青年、文學愛好者都盡心輔導、真心扶持。眉山的文學名家王晉川先生評價徐康先生:“他幫助年輕的文學愛好者,就像老母雞呵護小雞仔一樣!”的確如此,凡我結識的眉山市內外文學新秀和文學朋友,都說得到過徐康先生的教導、關心、扶持!我市卓有成就的中青年作家劉小川、熊朝東也是在徐康先生主持巴金文學院工作期間,由他推薦吸納為簽約作家,而先后進入巴院從事創作的。我市的不少作家,也是由徐康先生推薦、介紹加入四川作協或中國作協而成為會員的。他還先后參加我市中青年作家劉小川、熊朝東、劉川眉等的作品研討會,熱心發言,給予鼓勵。我認為,徐康先生傳承了蘇東坡先生的學風、遺風,把扶持、關懷、呵護年輕文學愛好者,幫襯青年作家視為己任,看作是一種義務,也是一種快樂!在眉山市委主持下編寫了一本《創業眉山人》的報告文學集,水平參差不齊。徐康先生為特邀顧問,對所有稿子仔細、認真地逐篇審、改、一直到他滿意為止。參與寫作的10多位作者無不為他的治學嚴謹、態度認真以及駕馭文字的能力所折服和感動。書稿出版后印刷10多萬冊,在眉山市內外引起了轟動與震撼!這里飽含了徐康先生付出的心血和對家鄉的深情厚愛。
徐康先生退休后常回家鄉眉山,與鄉友百姓泡在一起,聊在一起,樂在一起。他常說:“回到家鄉后很快樂、很自在、很舒服!家鄉的文學氛圍、文學土壤太適合我了!”去年盛夏,我們又一次在一塊兒品茗聊天,聊到了眉山市作協創辦了文學季刊《東坡》,他很高興、很滿意。又聊到了詩歌,他支持我們又創辦了《東坡詩刊》并率先賜稿。還與我們聊到了關于蘇東坡的一些研究空白,又一次啟發我們搶救和研究一批文學史料、文學精華。于是便在市委、政府的關懷下,著手編輯這套《眉山文化叢書》。徐康先生又不辭辛勞地撰寫了《東坡志林》百篇賞析,為這套叢書增添了新鮮的內容。
當年蘇東坡留下的許多隨筆、題跋、詩文、札記一類的文字小品,經后人、友人編輯匯集而成集子。公元1100年,蘇東坡遇赦自海南北歸途中,在廉州致書鄭嘉會(稱為靖老),留下了“有《志林》竟未成”之語,也就是想把自己的短小文章匯集刻印,只是第二年就去世了,沒有來得及完成。所以,后人就將蘇東坡的遺愿變成了現實,集輯刻印成《東坡志林》并留傳下來。這些文章有的記人,有的記事,有的像小品文,有的又像是收集的民間故事,有的甚至就是游記,林林總總,隨心所欲,不拘一格。但從中流露出蘇東坡先生當年在記敘述說時的思想、心境、志趣以及精神狀態。當年我曾讀過一些文章和札記,說實話,有一些還暫時理解不了。然而,徐康先生從中選擇了一百篇來賞析,做了一件非常值得肯定、有意義的大好事。從這百篇賞析中,原文、譯文對照,然后再隨之評議、分析,通俗易懂,便于理解,又有思想藝術的韻味,可以讓人們在讀東坡小品、札記等文章中獲得新知,獲得對東坡先生研究品味的欣賞和理解,達到一種全新的境界。我認為,這件事還真是徐康先生有能力、有水平來做,他的文學、史學和駕馭社會科學各類知識的能力強,學識寬泛,這是眾所周知的。感謝徐康先生,您又為東坡老家、快樂眉山增添了光彩,豐富了知識寶庫!
縱觀徐康先生所選賞析的《東坡志林》百篇文章,是蘇東坡先生各地生活、游歷、交友等生命過程中的點滴和精神狀態的精品,讀后給我們以極好的啟迪和精神享受!像《記過合浦》是蘇東坡在流放海南幾年后,奉旨內遷途中,舟行海上遇險的記事。僅不足300字就記下了此事,表達了蘇東坡化險為夷、樂觀自信的浪漫、達觀精神!再如《黎檬子》,記述追憶了好友黎錞,字希聲,也稱“黎眉州”的一則趣聞。當年蘇東坡應他之約,寫了一篇千古名篇《眉州遠景樓記》。而在這篇短文中,卻記述的是黎眉州的綽號和笑話。將他的性格、人品躍然筆下,詼諧風趣,實為佳作。再有《涂巷小兒聽說三國語》,寥寥百余字,記述了涂巷小孩聽三國評書、故事的一件趣事,給人以“接地氣”、“展民俗”的風趣與優雅,足見蘇東坡是個有心人,平時十分注意觀察日常生活中的雅趣小事。還有《書楊樸事》反映了蘇東坡身處逆境、坦蕩快樂的胸懷。《壽禪師放生》寫的是錢塘壽禪師每見魚蝦,皆買來放生的事情,暗自表明自己在苦澀人生中借助佛教信仰、頑強生存的意志和心境。再如《養生難在去欲》揭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道理:欲念不除,何談養生?凡此種種,舉不勝舉。
在這百篇賞析中,浸透了徐康先生的人生經歷、學識水平和他對蘇東坡的認識、研究,以及以東坡為楷模的人倫品格與境界。翻閱這本書后的心得有一句話:此書可長見識,此書可開眼界!眉山古有蘇東坡,今有以包括徐康先生在內的一批老、中、青作家為代表的作家群體,這是東坡老家、快樂眉山的幸事!或許我們的讀者們在閱讀了這本新書以后也有同樣的收獲與感嘆。
徐康先生已年近七十,我衷心祝愿您頤養天年、天天快樂!
2013年10月23日于東坡老家
(王影聰,眉山市政協主席兼市文聯主席、市作家協會主席)
|